从失败中获利
2023-5-4
| 2023-6-14
0  |  阅读时长 0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缘由:Desk Rejection

我 2023 年 04 月 29 日向《Applied Sciences》投递论文,这是我第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投递的论文。可惜,在 2023 年 05 月 04 日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封 desk rejection。
查询了其他期刊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之后, 我在 2023 年 05 月 08 日向《Symmetry》投递,并在 2023 年 05 月 10 日收到了第二封 desk rejection。
再次查询了其他期刊并对论文再次修改之后,我在 2023 年 05 月 15 日向《Electronics》投递,并在 2023 年 05 月 18 日收到了第三封 desk rejection。
还好,我在收到第一封 desk rejection 之前已经看过方老师的这篇文章了,相当于对即将到来的打击有了一些心里防备。我也不相信我的投稿会顺利,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还挺期待早一点收到第一封 desk rejection 的。但是,在连续收到三封 desk rejection 之后,我的心态还是不可避免地有点失衡了。
祸不单行——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又因为另外两篇论文投稿而连续收到4封desk rejection。也就是说,整个2021年上半年,我一共收到了6次最惨淡、也颇具羞辱性的拒稿通知。 我想起一张漫画:一个人请同伴修改自己的论文,把论文里面有问题的、愚蠢的句子用记号笔高亮出来。同伴看了一阵子之后,决定用记号笔把那个人的脸上涂满颜色——有问题的不是论文里面的个别句子或段落,这个人整个都是愚蠢的。
我不禁怀疑,有问题的不是论文里面的个别句子或段落,而是我这个人整个都是愚蠢的。
在10月底的一次会议上,我介绍了自己那篇论文曲折的投稿经历。有博士生说,自己刚收到一封desk rejection,在听了我的讲述之后感觉好多了。也有人说,此前也听院长说过自己仍然在被拒稿,于是也能更坦然地接受自己收到的拒信了。
虽然说出来很贱,但某种程度上,开心与痛苦是建立在与他人的对比之上的。想到方老师也收得到了 6 封 desk rejection,我收到的这三封 desk rejection 其实不算什么。
不过奇怪的是我周围的同学和师兄师姐都不知道 desk rejection 是什么,就连我的老板也不知道。
 

获利方法

文章是来自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我很喜欢这篇文章的标题,本篇 blog 的链接就取自于此。
 

建立 CV of Failure

中国学生都是谈论 ROI 的高手,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如何判断一样事物有没有用。那把这套某种意义上相对理性的理论,搬到对待失败上面,是不是也能从貌似毫无意义的失败上面,榨取出一些价值呢?
I have noticed that this sometimes gives others the impression that most things work out for me. As a result,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attribute their own failures to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he fact that the world is stochastic, applications are crapshoots, and selection committees and referees have bad days.
虽然这些学者建立学术 CV of Failure 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他人失败时的心理压力。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nd public affairs Johannes Haushofer wrote his 'CV of Failures' a few years ago for his students, but in April 2016 decided to put the document online in the hopes of making a broader audience realise that we all experience failure on the way to success.
To everyone's surprise, the résumé went viral.
But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suggests that we might all benefit from being a little more open about our failures with others, and realising that even our academic idols aren't perfect can be a big help when it comes to getting through our own careers.
但是我还看到了另一面:
The document (which you can see below), stretches back to the late-1990s, and details every single academic rejection letter, failed scholarship application, unaccepted degree program and turned-down job position that he's had to deal with to get to where he is now.
为失败制作简历,也就相当于每一次失败,无论是投稿失败、求职失败、升学申请失败,我的失败简历都能多一条内容。而且失败得越多,我的失败简历不仅内容越多,还越丰富。大家都默认,升学、找工作、相亲的时候一个人的简历越丰富,这个人就越成功。那某种程度上,我失败地越多,我的失败简历内容就越多越丰富,我也就越成功。这么说来,我的每一次失败,确实是我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往我自己的失败简历上添加更多内容了!这是我目前感觉真正能从失败中获得实质性利益的办法,其他方法多多少少都有点像自我欺骗或者说自我感动。
 

自我欺骗

猛喝鸡汤

到香港读研读博士时,同学的背景仍然有一定的相似性,大部分人父母是老师、公务员和做生意的,他们自己也很优秀,大部分都是经历高考后一路读上来的,或者有海外经历,甚至有一部分已经在国内比较好的高校当老师,辞职过来读博。
同时,我也发现像我这样小学辍学后再读博的案例很少,没有碰到过第二个。
了解了小小的故事之后,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鼓舞,而是既然曾经初中辍学的小小也可以去做攻读博士这种难度的任务,那将小小的情况与自己的硬性条件和目前自己遇到的任务的难度对比之后,我感觉我是有机会解决目前我遇到的困难的。
 

多读书

原来这些行为都叫「自我破坏」?从此所有的自救都有了抓手 | 你永远不会知道一本好书会在什么时候拯救你_哔哩哔哩_bilibili
你有观察过自己的自言自语,自我暗示,口头禅,或者说自己脑海里经常对自己说的话吗?你会在最是需要你行动的时候,不仅没有如预期般向前迈出一大步,反而是向后退了两步,掉入负面幻想的漩涡吗? 别慌,你肯定不是一个人。最近习得了一种很新的自我交流方式,给大脑来点小小的震撼!人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拯救自己于水火,但没必要把自己主动放进油锅,向前走的过程中别忘记给自己最好的祝福!, 视频播放量 113110、弹幕量 1436、点赞数 10340、投硬币枚数 8688、收藏人数 10273、转发人数 1617, 视频作者 给我二十联络簿bu, 作者简介 改变都是从心中的一点涟漪开始的,更新方向:影视、书籍、生活的「扩展坞」与「新发现」,当然,我还有更大的野心。微博同名,合作v:GW20LLB,相关视频:让你和同龄人迅速拉开差距的强者思维 具备这3点 你早晚能成事儿,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自信的方法,人生建议: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贬低自己,克制你的倾诉欲 欲成大事先止语 这3种话万万不可对人讲,我仍然讨厌她,但我不再抗拒和她相处了,“一个人真正长大,一定会经历几个撕心裂肺的瞬间和三观的一次次颠覆,在这之后开始自愈,最终学会看破不说破,知世故而不世故,温柔对待这个世界的好与不好”,如果你经常感到痛苦,那就很有可能还处于“儿童心理状态”,【速效休息】20分钟躺平冥想,重启大脑提高专注力 |考生必备,是什么在阻拦你快乐?这些思路有些颠覆常规 | “成为稍微坏点的人也可以” ,“早知道就表扬自己了”,“平凡一级棒” | 细读五个宝藏剧综的高能对话,当你开始爱自己,生活就会来爱你
原来这些行为都叫「自我破坏」?从此所有的自救都有了抓手 | 你永远不会知道一本好书会在什么时候拯救你_哔哩哔哩_bilibili
虽然视频里介绍的书似乎都是成功学鸡汤,但是好像确实挺滋补的。
当你对自己的”能力“或行为给出”限制性陈述“,你就要敲响警钟了。与其给自己贴上定义标签,不如让它变得像水一样,可以运动、发展、变化。”我就学不好英语“,变成”我只是目前还没学好英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个小小的词语带来了多大的变化。
 

善用缩小镜

他们站起来有一些同学,比方我现在想上的课没有很多机会去选,但是都是一种各种什么思政课,这种课很多,我一点都不想去上。我当时听了第一个感觉是你们这些算什么人生意义的困惑,我心里还想只有我的才算,因为它涉及到了很具体的钱、物质的东西。但是我第二个念头,你凭什么觉得人家年龄阶段想的东西就很轻,凭什么认为你只要涉及到财务和钱的这些实际的问题的人身困惑就会很重。后来我在想,这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把自己的人生里的这种困惑和有关于意义的这些困境当回事。
实际上,每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阶段里边,他所遇到的事可能都是像大山一样的,但是你经过了一段时间,你再回过头来看,你就会发现大山可能只是一个小土丘。可是你在人生阶段里遇到的大山,没有人有资格站在一个小土丘的角度来解,来嘲笑你,或者来否定。你遇到的也不是什么大事。其实这个事会给我很多思考,我凭什么去觉得别人遇到的人生的困境是小事。这是给我自己的一个反思。可能人的习惯在你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你会把一些在经历的过程里面,你会像放大镜一样去看那些问题。但是过了人生的阶段,你可能会用一个缩小镜来看人生的问题,同一个问题,它会经历不同的一种大小远近的透视。
把引用里的人生意义换成遇到的困难也是一样的。
虽然很有可能会落入长期主义的陷阱,但是目前还处在学生阶段的我,回看之前自己遇到的所谓的困难或者困惑,的确感觉 not a big deal。不过或者这也与我一直以来相对来说比较顺利有关系吧,算是有一点站着说话不腰疼。
幻想自己是已经过了目前这个人生阶段的成功人士,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现在遇到的问题,确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嘛。夸大点说,我现在遇到的困难,对于幻想中未来已经是成功人士的自己,更像是一种在茶余饭后可以向他人吹嘘的谈资。或者说我现在经历困难的过程,可以作为幻想中未来自己的自传,或者别人用于歌颂我的传记中的补充材料,能让我的故事更真实更令人信服。
 
 
  • 记录
  • 思考
  • 为什么想做博士一个我称呼他为阿公的男人已经死了
    Loading...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