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当教师的优势
稳定
编制是教师这份职业真正的诱人之处。对于多数人来讲,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意味着你将“稳定”排在人生价值序列之首。得到了稳定,还想要更多,那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教师也需承受降薪、裁员的风险,但是风险相对较小。
教师职业寿命长,而且退休之后依旧有退休金。
工作氛围与环境较为友好
我不敢说学校的老师的教学能力都是最顶级的,但是他们确实是对学生负有责任心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作为新老师的我,某种程度上也是学生,大概可能也许是能得到帮助和支持的。
在学校这一个象牙塔里,即使存在职场上的问题,大概可能也许没有在企业里面的那么恶心的吧。
能力足够
我感觉当教师有一点像在进行一个表演游戏,即使我是青年教师,我也要表演得像一个有多年经验能处理各种情况的优秀教师。
虽然我不是师范生,但是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工作,我应该能合格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惶恐
No offense,在思维的最底层,我是坚信读书的正向效应的。
不过真的有年轻人问我,”无论我怎么努力读书,我都不可能考得上 211 甚至 985,那我现在读书的意义在哪?“面对这样比较尖锐的问题,我曾借助各种大模型给出很正能量的回答,但是这些回答似乎并不能让我百分之百信服。至少从面部神态看来,向我提问的年轻人并不是百分比百信服。
我对”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表示怀疑。我将来的学生有机会考上 985 甚至 C9 之类的顶尖名校吗?比较难。我比较悲观。我认为普通的学生即使考上了相对还不错的大学,将来也比较难找到让他们满意的工作,也不容易拥有让他们满意的生活方式。他们可能要很辛苦地维持生计,也可能比较难实现他们的理想。
自从上了高中和大学,特别是硕士之后,我感觉“努力”某些时候就像个笑话。我见过不少当事人很勤奋很努力,但是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的例子,我自己也可以算是其中之一。我就觉得这挺可惜挺悲哀的。
怀疑
教师还是一份好工作吗?
教师该如何应对人口之变?
我在硕士阶段的舍友的父母都是“下岗潮”的亲历者。这位室友时不时就在宿舍中和大家聊他父母下经历岗潮之后艰苦讨生活的故事。
工人要替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小品《打气儿》
再加上这位舍友与我真的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我总是怀疑,这是不是冥冥之中对我的一种提醒。
大增长年代已经过去,人口增长年代已经过去,教师人数多于学生人数的时代似乎正在来临。
我小时候的梦想比这还宏大,想当英雄。我看三国,觉得长大以后就能成为刘备一样的人物。后人会拿史书说:“刘备率军20余万攻打襄阳。我爷爷是刘备,大英雄!”长大以后我就发现,我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无名之辈。后人只会拿史书说:“快看,刘备率军 20 余万攻打襄阳。”人说:“你爷爷是刘备吗?”“不是。”“那 20 万里有你爷爷吗?”“也没有,别着急,往下看——刘备率军 20 余万攻打襄阳,10 万百姓流离失所。”——呼兰
我怕我会成为那 10 万流离失所的百姓中的一员。
缺少参照物
我周围完全没有读工科的学生去中学当老师的先例。读工科的同学都说不喜欢当教师,不少师兄师姐都说他们因为不喜欢当教师才考的非师范的研究生。
我还问了去企业里工作的同学,排除在大厂工作的同学,其他在普通企业里面工作的同学的工资和待遇有不少甚至还不如当老师的,晋升机会也并没有十分明朗。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们宁愿忍受在企业里面工作的辛苦,也不曾考虑过教师这份职业。
缺少参考案例,再加上身边没有同学去参与教师招聘,甚至他们连相关的想法都没有。我不禁怀疑,是我误打误撞执行了“投资市场相反理论”,对教师这个职业“抄底”了,还是说教师这个职业其实并没有大家渲染得那么好,以至于我周围的同学把”不喜欢“的优先级,设置得比教师的职业优势的优先级更高。
应该要听劝
我父亲想让我当教师。到了找工作的阶段,我之前读书阶段所有因为自作主张而累计的错误,都在提醒我,应该要听劝。
高考之后选学校,我父亲否决了我出省的想法,让我选到了华南师大;高考之后选专业,我没听父亲建议选医学专业,现在就为职业选择苦恼;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为了能拥有一篇自己的论文,没有听父亲的话出国读硕士,而是选择了在国内读硕士,现在才发现三年硕士生涯之后,博士申请和企业招聘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总的来说,我的选择从结果来看,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好的结果。吸取失败经验,听取长辈的建议,似乎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应对方式
在《杀死比尔2》中有一段对话很能描述我当教师的感觉:
As you know, I’m quite keen on comic books. Especially the ones about superheroes. I find the whole mythology surrounding superheroes fascinating. Take my favorite superhero, Superman. Not a great comic book. Not particularly well-drawn. But the mythology is not only great, it’s unique.
Now, a staple of the superhero mythology is, there is the superhero and there is the alter ego. Batman is actually Bruce Wayne, Spider-Man is actually Peter Parker. When that character wakes up in the morning, he is Peter Parker. He has to put on a costume to become Spider-Man. And it is in that characteristic Superman stands alone. Superman didn’t become Superman. Superman was born Superman. When Superman wakes up in the morning, he’s Superman. His alter ego is Clark Kent. His outfit with the big red “S”, that’s the blanket he was wrapped in as a baby when the Kents found him. Those are his clothes. What Kent wears, the glasses, the business suit, that’s the costume. That’s the costume Superman wears to blend in with us. Clark Kent is how Superman views us. And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rk Kent? He’s weak … he’s unsure of himself … he’s a coward. Clark Kent is Superman’s critique on the whole human race. Sorta like Beatrix Kiddo and Mrs. Tommy Plimpton.
You would’ve worn the costume of Arlene Plimpton. But you were born Beatrix Kiddo. And every morning when you woke up, you’d still be Beatrix Kiddo.
Are you calling me a Superhero? I’m calling you a killer. A natural born killer. You always have been, and you always will be. Moving to El Paso, working in a used record store, goin’ to the movies with Tommy, clipping coupons. That’s you, trying to disguise yourself as a worker bee. That’s you tryin’ to blend in with the hive. But you’re not a worker bee. You’re a renegade killer bee. And no matter how much beer you drank or barbecue you ate or how fat your ass got, nothing in the world would ever change that.
我的自我感觉是:I was not born to be a teacher. Teaching is the costume I wear to blend in the society.
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你不想当,大把有人当。虽然进来以后,你的处境非常的恶劣,但是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反正大把有人当,这就是耗材。
如果说教师只是一份工作,那确实太低估这个职业所承担的义务了。我认为,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在不经意期间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少有但是珍贵的一些时刻,他们意识到自己也许真的能对某几个学生产生影响。比如,某个多动症的学生开始出现改善的迹象,某个学生在鼓励下写出不再应试的精彩作文,某个害羞内向的女孩开始更大胆地表达。这些时刻带来真实的快乐和成就,冲淡了后悔。
只有一个问题,几乎每一位受访者的回答都如出一辙:他们幸福感的唯一来源,是和学生建立的情感连接,这也是很多老师还愿意留在这个行业里唯一的心理动力。说起来很俗气,但教师最大的吸引力,不是薪资,不是稳定,而是这份职业真的可以建立人与人的联结。
其实,我认为”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是教师用来自省的。我认为教师的 ego 不能太大,教师固然理论上可以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中得到成就感幸福感满足感,但我认为这与教师的关系不大。相反,这主要是学生自己的提升。不要总把教师想象成”圣人“,可能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轻松些。
保持英语学习
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英语,总是有种让我感觉还在学校上学的感觉。保持英语学习能让我更高效地获取英语信息,让我有种与时代保持接轨的感觉。
探索副业
我不希望我是一个只会教书的人,无论是继续学习编程、继续保持写作、继续保持视频和播客创作,我希望在业余探索一些能让自己横向发展的事情。我希望我是一个斜杠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