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从教育行业撤退了
2024-11-2
| 2025-2-17
字数 3420阅读时长 9 分钟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问题在我

我曾经在高一任职。说实话,我觉得教师的工作强度算是比较友好的了。虽然高二和高三的强度肯定非常大。
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我说“我认为学校对老师的保障比较到位”也是实话。
我对教育没意见;我对学校没意见;我对年级没意见;我对学生没意见。我班级管理效果不佳,我对收到的领导的善意的提醒没意见。我教学效果不佳,我对收到的老教师的善意的提醒没意见。相反,我还很感激!
我非常感激和感恩学校和相关领导给予的工作机会和教导!我离开教育行业责任全在我自身。很可惜,我确实不适合当教师。
 

撤退的理由

不可能投入授课

在实习和任职期间,我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我听了很多公开课。我知道一节课最好需要包含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我也知道需要借助实验和现代化器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还知道要让学生动手解题、做实验、小组讨论……,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
事实是可以,但是我无法投入。
我听过所有公开课的授课老师,都对自己的课堂很投入。我听过不少我的备课组长谢老师的日常授课,谢老师尤其投入。我上过一节备课组研讨课,据说得到了学校物理科组长的好评。
可是我在授课的时候总有种抽离感。我花了很多功夫准备备课组研讨课,课程主题是《超重与失重》。所有的优秀公开课的环节,我都几乎塞进这节课里面了,我认为这节课是我这个学期中上过最好的一节课。可是,我依然无法投入。我明白,我永远也无法上一节让自己满意的课。
 

带着面具工作

我自己内心并不认同我是一个人民教师,每次上班,都像是带着面具参加一个变装舞会。
可惜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青年,我要对得住我收到的工资。所以我要假装我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投入的教师,假装很投入地给学生们上课。我觉得很抓马。
 

志不在教育

教师的职称有:正高级、高级、中级、初级。
教师的专业荣誉有: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省“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市学科(班主任)带头人、市教学(班主任)能手。
我对这些职称和专业荣誉本身完全没有向往,我也不觉得评上了职称和专业荣誉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很现实地说,我只对评上职称之后获得的回报感兴趣。
但是,按我对我自身能力的认识,我对我是否能在退休前评上高级感到很怀疑。
 

不喜欢旅游

有一些和我年纪相仿的青年觉得当教师的一个优点是有寒假和暑假两个假期,这样子他们就能去旅游了。甚至在我当班主任期间,我邀请同样作为教师的学生家长进校园做职业宣讲时,这位家长也说她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她看重两个假期,因为可以去旅游。
可惜,我不喜欢旅游。
 

感觉被学生同化

在当教师的一个学期中,我明显感觉自己逐渐被学生同化,逐渐龟缩进学校这个象牙塔中。
刚开始工作的第一个星期,我质疑为什么有教师在交谈的时候,会用由衷地赞叹“哇!你的 PPT 做得好精美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理解了这种行为。到学期末的时候,我发现我也不自觉成为了和同事交谈时只会谈论学生情况的教师。
我理解了落级行政之前和青年老师说的话。领导说,教师很难再交到其他职业的新朋友,教师也很难和其他职业的老朋友保持联络。因为教师在交谈的时候,话题总是围绕在学校里和学生身上家长理短婆婆妈妈的琐事。
 

停滞感

工作的半学期以来,我确实在班级管理、课堂管理、教育教学方面有进步。可是,我并没有感觉到我自身有任何输入和进步。也可能是我有长进的方面我并不在意。
我的英语能力急速退化;我的数学能力急速退化;我的编程能力急速退化。我很难接受。
是的,我有 FOMO。
我不是觉得带孩子辛苦,我是觉得我被困住了,甚至是被抛弃了。他们所有人都在前进,就我一个人原地踏步。
——《出走的决心》
 

上岸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父亲希望我高考之后读医将来去当医生,failed。可惜我竟然进入了一所师范院校读非师范专业。
我父亲在我本科的时候希望我毕业之后去当教师,failed。可惜我去考研了。
我父亲在我读硕士的时候一直鼓动我去当教师,考虑到我毕业当年(2024 年)的就业情况,我听劝了,我妥协了,我以为上岸了之后所有的问题都会被解决。
工作期间,我工作日都住在学校的宿舍。只有周末会回家。可是,只要回家,我就很容易为了莫名其妙的小事发火。食物很烫,我会发火。东西不小心掉到地上,我会发火。我说话太小声,家人听不见让我再说一遍,我竟然也会发火。
并且,只要我和父亲处在同一个空间,我们莫名其妙地就会开始指责对方。我们会采用假如时光回溯的方式指责对方:
  • “假如当初你听我的去学医,你现在肯定是在读博了!”
  • “假如当初本科毕业的时候你听我的去当教师,你现在就不会想那么多!”
  • “给了三次考试机会,国考选调省考,假如你真有本事,你早就在之前考上公务员了!”
  • “假如当初我没听你的,去比亚迪工作,现在就不会有这些问题。”
  • ……
我在工作单位不这样;我在学生面前不这样;我以前也不这样。
父亲希望我进入体制内工作的期望非常合理,只是很可惜,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竟然那么不喜欢当教师。
💡
在我辞职并且办完手续之后,家里没有了争吵。虽然还有一些自嘲和调侃性质的阴阳怪气。
对于想成为工程师,但父母或某人希望他成为一名经理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你会过着艰难的生活,因为你不是在追逐你的梦想,而是在追逐别人的梦想。你为别人的梦想感到兴奋的几率很低。因此,如果你不兴奋,你就不会投入精力,或者学习。这最终是一个艰难的循环。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people who want to be engineers, but their parents or somebody wants me to be a manager. You're going to have a tough life, because you're not chasing your dream, you're chasing somebody else's. The odds that you will be excited about somebody else’s dream are low. So if you're not excited, you're not going to put the energy in. or learn. That's a tough loop in the end.
——Jim Keller
 

撤退比进攻更难

成功并不来自于坚持,而是来自于选择正确的事情坚持,同时退出其他事情。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
 

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

Jeff Bezos’ 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 is a strategic tool for making decisions by projecting oneself into the future to minimize the regrets of missed opportunities. You ask yourself, “When I am 80 years old, will I regret NOT doing this?”
放弃编制可惜吗?是的,非常可惜。
In a world that changing really quickly, the only strategy that is guaranteed to fail is not taking risks.
——Mark Zuckerberg
我现在有机会跟着大佬干活。当我 80 岁的时候,我不会因为我放弃编制跟着大佬干活而后悔。如果我跟着大佬干活失败了,我也不会后悔。但是我知道我会因为一件事而后悔,那就是放弃了跟大佬干活的这个机会。
 

Can I hang on for a while?

Unrealistic.
我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就已经二十五岁了,很可惜我还算是一个比较勤奋和上进的青年。万一,三五年之后我不小心评上了中级教师(with an annual salary of around 25 k)。
且不说三五年之后我对大佬来说还有没有价值。即使大佬还愿意让我跟着干活,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三十岁,并且在与大佬的行业毫无关系的教育行业工作,对大佬所在的行业毫无经验。大佬有什么理由给出相应的待遇和前景展望,让三十岁的我放弃编制和原本薪资呢?即使那个时候我依然愿意降薪,可是我的岁数摆在那里,我对于大佬来说性价比太低了,低到我已经不是一个合格的劳动力,不能成为一只合格的牛马。
 

撤退

我希望有一天你能亲眼见见他们,他们不算是爸爸的密友,毕竟我不擅长和人交谈,所以很难有关系紧密的朋友。事实上,我倾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自己身上。认识我的人,大多也会发现这一点。所以坦率的说,没有人能走进我的内心深处。如果有人尝试这么做,那我会选择离开。
这就是你父亲,一个有点惧怕亲密关系的人。并不是我想要成为这样,而是我已经成为这样。何况对着键盘和屏幕,生活要更轻松一些,所以也许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吧。我明白这不是一个好的人生态度,也不是任何值得学习的优良品质,但却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想也许这就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原因,如果你读到这篇文章,那就算是我对你的一份道歉,因为我希望在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能对我略增好感,希望你能想起我们的好,能在回忆这个夏天时知道我们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
这些年来,我意志更加坚定,也越来越觉得很多事别无选择。你只能能根据当时的身份来处理出现的各类状况,而你的身份又由你所处的情况以及这个情况在整个生命中的位置来决定。这不是为错误、不良嗜好或恶性行为找借口。
我的经验是,人们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受困于自身。我们都是以特定的方式看待现实并据此采取行动,没有办法跳出自己的框架。看到现实只是许多可能的现实之一,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行动,并且同样有理有据。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写到自欺欺人是最人性化的时刻。自欺欺人不是撒谎,而是一种生存机制。你也会自欺欺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我唯一能给你的建议是你必须努力记住,其他人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和体验你遇到的事情,也和你一样有权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春天》
  • thoughts
  • 忏悔我身边的教育家
    Loading...